发布日期:2019-03-22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Power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inistry of Transport)2007年由交通部认定,2008年5月由交通运输部科教司正式挂牌,2013年4月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组织的重点实验室验收评审。2016年10月荣获“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估优秀实验室”称号。
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学历结构、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目前有固定人员4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教授18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16人,37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具有博士后经历。外聘客座教授10人,其中院士3人。拥有1个交通运输部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2个湖北省创新群体,9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名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等。
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交通行业船舶动力工程“安全”“绿色”和“智能”的主题,对接国家 “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海洋强国”和“长江经济带开发”等重大战略需求,依托体育博彩平台推荐
“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一级湖北省重点学科、“轮机工程”国防特色学科的优势,致力于船舶动力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为我国船舶动力系统的设计、建造及运维保障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经过建设,先后取得包括国家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批重大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高技术人才;本重点实验室的装备和整体研究水平已居国内领先,部分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
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1)船舶轮机监测与诊断:研究船用柴油机智能控制、船舶动力系统监测诊断、健康管理和船舶动力系统及装置测试验证等技术;
(2)船舶轮机仿真与控制:研究船舶轮机系统数据孪生、智能船舶轮机系统仿真与评价、电力推进系统优化与控制等;
(3)船舶轮机节能与环保:研究柴油机性能优化与排气后处理、燃料的基础特性、船-机-桨优化匹配、发动机热负荷及结构可靠性和船舶热能、冷能综合利用等技术;
(4)船舶轴系工程优化技术:研究船舶轴系动态设计、船舶轴系振动与校中、船舶轴系经济性评价、无轴轮缘推进系统等技术。
重点实验室组织机构
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
中心拥有湖北省楚天学者、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各层次人才(见下表)。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人才
荣誉称号 |
姓名 |
获得年份 |
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 |
袁成清 |
2009 |
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 |
袁成清 |
2010 |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
袁成清 |
2012 |
湖北省高端人才 |
袁成清 |
20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
袁成清 |
2014 |
袁成清 |
2015 |
|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袁成清 |
2018 |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第一层次 |
陈 辉 |
2002 |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科研项目择优资助”获得者 |
陈 辉 |
2003 |
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
陈 辉 |
2004 |
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 |
杨建国 |
2003 |
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 |
余永华 |
2011 |
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 |
杨琨 |
2017 |
交通运输部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
严新平、陈辉、周新聪、 袁成清、吴超仲、初秀民等 |
2010 |
湖北省创新群体 |
袁成清、严新平、白秀琴、周新聪 吴超仲、初秀民、张笛、谢磊 |
2013 |
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
(1)人事管理机制。采取“固定人员+流动人员”的模式,其中固定人员包括科研和管理人员。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兼职客座教授和重点实验室自聘人员。
(2)绩效考核机制。依托单位体育博彩平台推荐
对重点实验室及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建立单独的绩效考核制度,制定重点实验室运行绩效考核办法,把工程化研究水平、成果转化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作为学术考核重点实验室的核心指标。学校对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的考核,在按照学院“教学科研”型考核基础上,对承担工程化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加分。
(3)科研与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学校鼓励中心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研课题外,鼓励中心承担企业和其它单位委托的横向技术难题攻关和技术服务等课题,并作为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科研水平考核的依据之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